在 WNBA 达拉斯飞翼队的客场挑战中,中国球员李月汝用一记 20 分的生涯新高表现,为自己连续 9 场得分未上双的低迷画上了句号。这场 81-80 险胜印第安纳狂热的比赛,不仅是飞翼队结束五连败的关键战役,更成为李月汝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 —— 当所有人都在质疑她能否适应 WNBA 的快节奏体系时,这位 25 岁的内线中锋用极具侵略性的内线强攻和关键防守,重新赢得了教练组的信任。
一、从 “甜蜜期” 到 “冰窖期”:战术错位下的挣扎乐鱼网官网入口
大家还在搜:加盟飞翼队初期,李月汝曾展现出极强的适应性。首秀 13 分钟登场,第四场便以 10 分 15 篮板的两双表现跻身首发阵容,甚至连续 5 场比赛中 4 次得分上双。然而,随着赛季深入,她的角色逐渐从内线支柱沦为外线炮台。进入 8 月后的 4 场比赛,她总计 19 投仅 3 中,命中率跌至 15.8%,其中近三分之二出手来自三分线外。这种战术错位直接导致她连续 9 场得分未上双,甚至在 8 月 11 日对阵神秘人的比赛中 2 投 0 中吞下鸭蛋。
战术数据的变化揭示了问题根源:本赛季李月汝的三分出手比例从 5 月的场均 0.3 次飙升至 8 月的 3 次,而命中率却始终在 25% 左右徘徊。更尴尬的是,当她在三分线外持球时,队友的传球默契度明显不足 —— 据统计,其低位要球被无视的概率高达 40%,导致她在进攻端常常陷入 “折返跑” 的困境。
8 月 13 日的比赛中,飞翼主帅科兰克斯罕见地调整了战术部署。李月汝不再被要求频繁拉到外线,而是专注于低位单打和挡拆顺下。这种改变立竿见影:她首节便命中两记三分打破得分荒,随后通过背身单打、空切上篮和关键 2+1,全场 14 投 7 中高效拿下 20 分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她与替补后卫海恩斯 - 艾伦的高低位配合产生化学反应,后者本场 9 次助攻中有 3 次直接喂饼给内线的李月汝。
这场爆发并非偶然。赛后李月汝在采访中透露,教练组近期加强了对她内线脚步和对抗技巧的特训:“我一直在练习如何用身体卡位要球,同时提升中距离跳投的稳定性。今天的比赛证明,当我专注于擅长的领域时,是可以为球队带来胜利的。” 她的防守表现同样可圈可点 —— 面对狂热队的强力内线,李月汝全场贡献 2 次抢断,在末节关键防守回合中,她成功限制了对手核心球员的突破路线,正负值 + 7 为全队第二高。
尽管这场胜利暂时缓解了舆论压力,但李月汝的 WNBA 前景仍充满变数。目前飞翼队以 9 胜 24 负排名联盟第 11,季后赛希望渺茫,这意味着剩余比赛将成为她证明自己的 “生死战”。摆在她面前的核心矛盾,是传统内线打法与现代篮球体系的冲突。
从竞争对手来看,首发中锋盖塞尔索德虽本场 0 分入账,但她的机动性和快攻意识更符合主教练 “五小阵容” 的战术偏好。而李月汝的优势在于低位技术和篮板拼抢 —— 本赛季她场均 4.7 个篮板中,有 1.2 个来自进攻篮板,这一数据在球队内线中排名第一。如何在有限的上场时间内最大化自身价值,成为她必须解决的课题。
教练组的态度至关重要。赛后科兰克斯明确表示:“李在攻防两端的贡献都是不可替代的,她的对抗性和防守韧性让球队在关键时刻更有底气。” 这种公开肯定或许预示着战术体系的微调 —— 如果飞翼队能围绕李月汝设计更多内线战术,她有望在剩余 8 场比赛中进一步巩固地位。
这场胜利对中国女篮的意义同样深远。李月汝作为国家队主力中锋,其在 WNBA 的成长路径直接影响着中国女篮的战术革新。数据显示,她本赛季场均 5.7 分 4.7 篮板的表现虽不算惊艳,但关键时刻的抗压能力显著提升 —— 在 8 月 13 日的比赛中,当飞翼队被狂热队打出 19-3 的反扑高潮时,李月汝用一记关键 2+1 稳定军心,这种 “大心脏” 特质正是中国女篮在国际赛事中急需的。
不过,她仍需在技术层面实现突破。目前 WNBA 内线球员的平均三分出手占比已达 28%,而李月汝的外线投射稳定性仍需加强。据统计,她本赛季接球投篮的三分命中率为 38%,但运球投篮仅 15%,这意味着她需要开发更多无球跑动后的空位出手能力。
随着 WNBA 常规赛进入收官阶段,李月汝的每一次登场都可能成为职业生涯的重要注脚。这场 20 分的爆发之战,不仅是对质疑者的有力回应,更是她重新定义自身价值的起点。接下来对阵神秘人、火花等队的比赛,将检验她能否将这场胜利的经验转化为持续表现。对于这位中国女篮的内线核心而言,WNBA 的舞台不仅是技术的试炼场,更是心智的磨刀石 —— 当她能在战术错位中保持专注,在逆境中坚守自我,或许就能真正在这片赛场上站稳脚跟。而这一切,都将为她未来冲击更高荣誉积累宝贵的经验。
相关搜索: